
“我當年就是這么練出來的!”面對這句老兵口頭禪,軍體教員的“說服力”在哪
在磕磕絆絆的組訓過程中,陳振宇開始理解那些質疑他的官兵——
自己沒有經(jīng)歷相關的培訓、軍事體育訓練到底懂多少,戰(zhàn)士心里沒底,質疑太正常不過;自己組訓經(jīng)驗不夠,成績不明顯,戰(zhàn)士自然更愿意相信身邊的“榜樣”……
陳振宇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一個“突如其來”的“赤腳醫(yī)生”。如何讓大家相信自己?戰(zhàn)士們看似固化思維的背后,其實是自己的說服力不夠。
“我當年就是這么練出來的!”一些素質過硬的老士官嘴邊常掛的這句話,在戰(zhàn)士中間具有強大的“說服力”。陳振宇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,作為軍體教員,他的“說服力”在哪?
想通了這些,陳振宇才意識到,最大的煩惱不是戰(zhàn)士不理解自己、不相信科學方法,而是自己的能力恐慌。
“現(xiàn)在回頭看看自己那一份組訓方案,的確有不妥的地方,也難怪大家難以接受。”陳振宇說,新編修的《軍事體育訓練與考核大綱》,規(guī)范了基礎體能、實用技能、崗位適應等7大類120多個訓練課目,自己當時只是憑著直覺做訓練計劃,盡管也咨詢了專業(yè)人士,但還是有好多不合實際和不合理的地方,說白了就是軍事訓練深層次的原理規(guī)律沒有弄清楚。
“現(xiàn)在才發(fā)現(xiàn),好的‘健身教練’未必是好的軍體教員。”陳振宇說。
如今,上崗已五月有余的陳振宇,內心平靜了許多。他終于找到了發(fā)力點,開始學習軍事體育訓練理論、訓練傷病預防等方面的理論,不斷向院校軍體教員“取經(jīng)”,研究基層體育訓練的特點規(guī)律。
“陳振宇式”煩惱,映照的不僅是軍事體育教員來了之后的種種現(xiàn)實,還有隨之而來的諸多課題
陳振宇的煩惱暫時告一段落。但在這個旅,仍有部分軍體教員還在煩惱中徘徊,有的連隊體育訓練又回到了老套路。
談及這支年輕的軍體教員隊伍,該旅旅長楊振英滿心期待,卻也感到擔憂。“軍事體育教員隊伍雖然已經(jīng)建立起來,但遠未達到預期的組訓效果,這條路還很長。”他說,個別教員把兼任當成無關緊要的職務,認為軍事體育訓練由骨干組織就行;有的想干好,但又沒有信心和勇氣,擔心能力不夠;有的拿出了思路,形成了方案,但推進不久就因為各種阻力而終止了。
“陳振宇式”煩惱,映照的不僅是軍事體育教員來了之后的種種現(xiàn)實,還有隨之而來的諸多課題——
比如,基層有了軍事體育教員以后,軍事主官在軍事體育訓練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?
比如,有沒有后續(xù)的培訓措施,讓這些“業(yè)余”的軍體教員專業(yè)起來?
比如,除了行政任命軍事體育教員,還能不能采取競聘上崗的方法,增加教員隊伍的權威性……
某種意義上,這是比訓練傷病更為深層次的“痛點”。解決這一“痛點”,僅靠軍事體育教員一人一崗之力,顯然是不夠的。
幸運的是,陳振宇所在的這個旅已經(jīng)認識到了這一點。
他們積極聯(lián)系院校的軍事體育訓練專家來部隊開展培訓,為軍事體育教員優(yōu)化訓練場地,提供他們所需的器械和訓練輔助工具,同時把一部分有體育方面特長的干部戰(zhàn)士劃入軍事訓練組織體系,努力讓這支隊伍健壯起來。
“硬件”方面的改善容易,但配套“軟件”設計卻沒有那么簡單?!皸l令條例里對每個崗位都有著具體的要求,但軍事體育教員的崗位要求具體是什么?”該旅作訓參謀寧云飛說,現(xiàn)在和軍事體育教員相關的配套規(guī)定和制度還沒下發(fā),他們只能根據(jù)自己的理解,借鑒院校軍事體育教員的經(jīng)驗和單位之前在體能組訓骨干培養(yǎng)上的一些好做法,來指導基層軍事體育教員。
過程或許曲折,但目標卻很清晰。談及未來,寧云飛和陳振宇都相信,軍事體育教員在基層部隊的到來,必將帶動基層官兵身體素質的提高、帶動戰(zhàn)斗力的躍升。